紅外熱像檢測是一種無損檢測新的技術,具有檢測速率快、非特性、無污染、對構件近表面缺陷和特征敏感的特點。
一是紅外熱像無損檢測開展進程
早在1930年,就有人提出最初的主動法紅外無損檢測的頭腦。20 世紀60年月,Green和Alzofon初次論述了主動紅外無損檢測的根本理論和使用。今后,天下列國的學者對紅外無損檢測與評價開展了普遍的研討。早期的紅外無損檢測由于檢測本錢、檢測精度等緣由,主要使用于軍事范疇,如發起機的檢測,管子或容器的走漏檢查等。
使用紅外物理理論、紅外技能效果和傳熱學理論對材料、裝置和工程結構等進行無損檢測與診斷,民用方面起首是從電力部分開始的。20世紀60年月中期,瑞典國家電力局和AGA 公司協作,對紅外前視系統加以改良,并運用其對運轉中的電力設備的熱形態進行診斷,開收回第一代產業用紅外熱像儀。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典和丹麥等國逐步將紅外熱像無損檢測技能使用于高壓輸電線路的航檢,并在其后引入了主動跟蹤系統。
建筑方面,瑞典在1966年開始接納紅外熱像技能檢測建筑物節能保溫功能,隨后美國、德國等很多國家的研討人員也在這個方面進行了研討。
缺陷檢測方面,20世紀60年月海外開始接納紅外技能對缺陷進行檢測,主要用于金屬、陶瓷、玻璃、塑料、橡膠和發起機噴管膠接質量的檢測。美國A3火箭曾接納紅外檢測;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用TIRIS紅外橫移查驗儀檢查C5飛機的膠接結構;俄羅斯也積極開展了膠接結構脫粘缺陷的檢測研討。
20世紀70年月往后很多研討者開始將紅外無損檢測和熱傳導理論聯絡起來,隨后開展了非均質體的熱傳導研討,研討了差別鼓勵條件下的一維、二維熱傳導模子及其剖析解和數值解,為紅外熱像檢測提供了理論根底。
20世紀80年月后期,隨著具有高收羅速率、高像元、高敏捷度的紅外熱像儀的出現和盤算機技能、數字信號處置技能的開展,列國專家不斷提出新的檢測辦法和信號處置技能以提升紅外檢測的才能。瑞典AGA公司于1995年前后研制了一種全新的加熱方法———調制加熱法(Modulated Thermograph, MT)。在此根底上發生了鎖相紅外技能(Lock-in Thermograph, LT)。1996年MALDAGUEX等提出了一種新的信號處置技能———脈沖相位法(Pulse Phase Infrared Thermography, PPT)。隨后,種種新辦法和新的信號處置技能不斷涌現。
在國內,電力系統是研討研制與使用紅外無損檢測技能較早的行業。
早在20世紀70年月初,我國就在電力設備的毛病診斷中使用了該項技能。中國石油化工公司公司于1986年同時引進了6臺紅外熱像儀,分別在下屬子公司進行運用。利用這些熱像儀分別對大化肥裝置熱更換器、離心緊縮機、鉑重整裝置冷壁反響器、合并成氨裝置二段轉化爐管、催化裂化反響器、再生器和提高器等設備進行了檢測,取得了寶貴的經歷,并獲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此時的紅外無損檢測技能是被動式的無損檢測辦法。
其后,紅外無損檢測技能又逐步被使用到電子、建筑和臨床醫學等范疇,如電網絕緣子的無損檢測、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的檢測、印刷電路板和集成電路的檢測、焊接缺陷檢測、建材質量檢測、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火災混凝土結構損傷檢測、膠片缺陷在線檢測、高溫壓力管道檢測、太陽能熱水器保溫桶檢測、壓力容器安全檢測等,這一階段主動式檢測辦法逐步出現。